【湘东检察普法微课堂】“上班搞事业,下班搞副业”是越来越多人的常态,但一些看似工作轻松、报酬丰厚的“好兼职”有可能涉嫌犯罪......我们需要警惕“高薪陷阱”,避免经济损失,甚至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。
常见兼职骗局
01 黑中介陷阱
一些职业介绍机构通过虚构或伪造相关资质,以拥有“内推”关系为诱饵,向求职者索取高额的中介费。然而,在收取了这些费用之后,他们往往只是向求职者提供一些随处可见的低薪兼职工作机会,让求职者蒙受经济和时间损失。
02 刷单诈骗陷阱
此类陷阱通常以“高薪兼职、低门槛、轻松赚钱”为诱饵,实施诈骗活动。他们承诺的薪酬看似十分丰厚,实则是先通过发放小额利益骗取求职者的信任,一旦求职者上钩,诈骗者便会进一步诱导其支付大额钱款,甚至鼓励其进行网贷。待受害者投入大量资金后,他们便以“项目未完成”“无法提现”等为由,卷款潜逃。
03 培训贷陷阱
犯罪分子以高薪就业为诱饵,向求职者谎称“先培训、再就业”,进而诱导求职者通过贷款支付“天价”培训费。然而,求职者完成培训后,对方不仅无法兑现就业承诺,部分甚至在收取费用后,仅让求职者“等待通知”,此后便不再回应,彻底失联。
04 买卖电话卡和银行账户
出租、出借、出售自己的电话卡和银行账户,或是充当线下“卡头”“卡贩”,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便成了诈骗分子的帮凶。殊不知,正是这些大量被卖出的“实名不实人”电话卡、银行账户,被诈骗分子当作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“工具”,最终导致不少人因骗致贫;而这些“帮凶”看似赚了小钱,实则已触犯法律,必将承担包括刑事责任在内的严重后果。
05 帮助诈骗分子取现
不少不法分子为了快速转移赃款,会雇佣人员帮其在线下取现并转移资金,有些兼职工作看似是帮买贵金属、代存转账等,不法分子还会许诺高额报酬,但其实这些工作本质上是让从业者充当电信网络诈骗洗钱的“工具人”。
检察官提醒
若不幸遭遇兼职诈骗,首先要完整保留证据,包括通讯记录、转账凭证、聊天记录等;然后及时报案,可直接到辖区派出所,或通过110线上平台报案,尽早提交证据有助于警方追查;若需要法律帮助,可联系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或律师,争取挽回损失。
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 地址: 湘东区河洲 邮编:337016 京ICP备10217144号-1 技术支持: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